GB 38031-2020电池类的术语和定义
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池单体
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 注: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电池模块
将一个以上电池单体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
3.3电池包
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 注:通常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模块(不含BCU)、电池箱及相应附件(冷却部件、连接线缆等)。
3.4电池系统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存 储装置。
3.5电池电子部件
采集或者同时监测电池包电和热数据的电子装置
注: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和用于电池单体均衡的电子部件。电池单体间的均衡可以由电池电子部件 控制,或者通过电池控制单元控制。
3.6电池控制单元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信的 电子装置。
3.7额定容量
以制造商规定的条件测得的并由制造商申明的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的容量值。 注:额定容量通常用安时(Ah)或毫安时(mAh)来表示。
3.8实际容量
以制造商规定的条件,从完全充电的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中释放的容量值。
3.9荷电状态
当前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中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实际容量的百 分比。
3.10爆炸
突然释放足量的能量产生压力波或者喷射物,可能会对周边区域造成结构或物理上的破坏。
3.11起火
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持续燃烧(单次火焰持续时间大于1s)。火花及拉弧 不属于燃烧。
3.12外壳破裂
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外壳的机械损伤,导致内部物质暴露或 溢出。
3.13泄漏
有可见物质从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中漏出至试验对象外部的现象。
3.14热失控 狋犺犲狉犿犪犾狉狌狀犪狑犪狔 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
3.15热扩散 狋犺犲狉犿犪犾狆狉狅狆犪犵犪狋犻狅狀 电池包或系统内由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引发的其余电池单体接连发生热失控的现象。
3.16充电终止电压 犲狀犱狅犳犮犺犪狉犵犲狏狅犾狋犪犵犲 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正常充电时允许达到的最高电压。
3.17放电终止电压 犲狀犱狅犳犱犻狊犮犺犪狉犵犲狏狅犾狋犪犵犲 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正常放电时允许达到的最低电压。